从来不吃糖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米面和白糖差不多?

- - 阅 3,632

糖,一听就知道它是一种甜甜的东西,现在,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会得糖尿病,心脏病。

很多人为了健康,尽量少吃糖,但是,有关糖,还有一个巨大的误区:

大部分人认为,只有甜的东西才叫糖,实际上,还有很多东西一点都不甜,但是它们比糖还厉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会受不了,因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类摄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见过很多朋友,他们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们找我的时候,经常说一句话:

为什么我从不吃糖,却得了糖尿病?

其实,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为糖吃多了,而是因为主食吃多了,中国人太爱吃主食,特别是北方人,非常爱吃面食,面做的点心等。

他们认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为老祖宗吃米面吃这么多年了,不吃主食,还能吃啥?

其实我自己以前也怀疑过,吃米面等主食,嚼在嘴里就是一种健康,又朴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样吧。

今天,我要拿着放大镜,细细扒一下它们的结构,再看看进入身体以后的代谢,来告诉大家真相。

为什么吃主食,特别是精制的米和面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面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碳水,顾名思义,就是碳和水的结合,我们都很熟悉下面这个经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水化合物,并放出氧气。

图片来自:zxxk.com

动物正好用氧气燃烧碳水化合物获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动植物的交替代谢形成自然界精妙绝伦的循环。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质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将碳水储存在体内,树干、枝叶、果实等,处处都是碳水的产物。

而与植物相反,动物(包括人)体主要以储存脂肪为主,只能储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为人提供更为持久的能量。

 米面和白糖,一样的血统

五颜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馒头、麦色酥甜的糕点,这些虽然都是糖,但种类却千差万别。

图片来自:quanjing.com

→单糖

单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类最小的结构单元,你可以把单糖看成一个环,这个环可能是六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等。

常见的三种单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们身体最快的燃料,我们平时测的血糖值,就是血液里葡萄糖的浓度,半乳糖常见于牛奶等乳制品里,果糖是水果、蜂蜜里一种很常见的单糖

这几种单糖虽然有一样的分子式,但它们结构却不一样。

→二糖及多糖

如果单糖是一个环,那两个单糖手拉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二环,就是二糖,常见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麦芽糖(小麦等粮食里)和乳糖(哺乳动物的乳汁中)。

很多单糖环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们常吃的米和面等淀粉性食物,都是常见的多糖,它们是由成千上万个环连接起来的,是大分子物质。

组成多糖的环,有的队伍组织严密,排得整整齐齐,形成一条直线,有的相对散漫,出现很多分支,呈现出“枝杈”状的分布。

多糖主要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一般没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还是多糖,环与环之间关系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种外力可以强行破开这种关系,使它们紧紧牵住的手乖乖松开,这就是酶。

我们的身体在消化淀粉时,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这就像狼捕到一只羊,就算它饿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将羊肉撕碎,才能在嘴里吞咽。

→淀粉和纤维素

淀粉和纤维素是自然界常见的多糖,大量存在于植物体中,与我们的饮食息息相关。

多糖里这么多环,环与环之间是怎么连起来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连接。

由α连接组成的大分子糖,就是我们身体能够消化的一些淀粉类食物,比如米、面、土豆等。

如果把两个环的连接处扭一下,拧得更紧一点,就是β连接,由β连接的多糖排列更为紧密,人体不能消化。

纤维素就是由β糖苷键连接而成,人不能消化纤维素,因此,它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纤维素的环排列紧实而密集,这使它成为植物体的理想的结构材料,植物的枝干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棉花和纸基本是纯纤维素品。

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在植物体内,常常把多余的葡萄糖压缩起来,以淀粉的形式保存在体内,形成“糖库”。

植物富含淀粉的部位,比如植物根茎类的土豆和红薯,也往往会成为动物和人的食物,走上我们的餐桌,这些食物在人体内必须先消化水解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有的人可能想,这些淀粉可能由那么多环连接形成,所以消化起来会比较慢,应该不会使血糖飙升吧。

事实上,很多精制淀粉,在人体内可以很快被酶分解,剪成碎片,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糖太多时,多余的糖以糖原形式保存起来,糖原的结构类似于支链淀粉,当血液中葡萄糖较低时,糖原会分解成葡萄糖,为身体供能。

肝脏和肌肉是人体主要的“糖库”,但这个“糖库”储存的碳水很有限,很多多余的糖,会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你就是这么变胖的)

淀粉在体内,很快水解成葡萄糖

米面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吃米面之后,会快速转化为葡萄糖,下面我们来看看,吃米面后,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消化它们的。

单从分子结构来说,可能有点太抽象了,那我们就实际一点,看看这些糖进入人的身体后,都经历了些什么。

一般来说,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嘴→胃

咀嚼,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步,口腔分泌唾液覆盖在食物上,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轻微破开环与环之间的连接力,使淀粉等大分子糖发生初步水解,分解成小分子糖。

只有约5%的淀粉能在嘴里分解,我们应感谢人体这精妙的设计,因为口腔里大量的葡萄糖,会更容易产生蛀牙。

实际上,就这5%的淀粉分解,也让很多人的牙齿早早被虫子盯上,我们看到很多动物没有蛀牙,主要是它们吃肉,不吃谷物。

如果你想亲自感受一下淀粉在口腔里的分解,可以细细嚼一下馒头,过一会儿,你可能就会尝到一点甜味,这是因为部分淀粉水解,产生少量麦芽糖引起的。

当碳水到达胃时,暂时不会发生进一步的水解,因为淀粉酶在胃酸环境中不起作用,但胃的蠕动和收缩可以产生机械破坏力。

图片来自:feng.ifeng.com

胃→小肠

从胃出来后,食物慢慢进入小肠,碳水一进入小肠,胰腺就会分泌胰液,胰液里有胰淀粉酶以及一些二糖酶,将长链进一步剪短。

如果一个人体内没有足够的乳糖酶,就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无法消化的乳糖进入大肠,可以被细菌分解消化,但这个过程会使人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小肠细胞里有一些薄膜,里面有很多“蛋白司机”,可以将不能再水解的单糖和其他一些营养成分运到血液中,供身体使用。

肝脏是第一个接收这些单糖的器官,它可以将葡萄糖以糖原形式储存起来,也可以将葡萄糖输送到血液中,输送的量受激素调节。

胰腺和肝脏共同维护血糖平衡。

小肠→大肠

大肠位于消化道的下端,上接小肠,下接肛门,食物残渣经小肠进入大肠,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

一些残留的难消化碳水,被细菌在大肠中释放的酶分解,产生一些短链脂肪酸和气体。

整个消化过程中,即使同是大分子的糖,消化时间可能也差别很大,全谷物和蔬菜类一般含大量的纤维素,属于慢消化碳水类食物。

而精制米面糖,包括面包、面条等,在人体内很快分解成葡萄糖,与直接吃进去大量的白砂糖是一样的效果。

那些能快速消化的碳水,会短时间引起血糖的大幅度升高,会导致肥胖,增加很多慢性疾病风险。

图片来自:sohu.com

身体快速地将这些食物代谢成葡萄糖,进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是一种能促进脂肪储存的激素。

2014年,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杂志》上的一个研究,发现吃大量米饭和面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有关。

另外,也有研究发现,吃太多精制碳水,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国外的研究者早就发现了,吃主食太多和心脏病的关系巨大。相关阅读→主食太多,易得心脏病—世界心脏联盟主席Salim Yusuf

关键的瘦龙说

我们年轻的时候,吃米面可以给我们提供热量,一般会没事,但是长期这么吃,会刺激胰岛素,导致胰岛素抵抗。

一般爱吃面的人,和爱吃糖的人效果一样,年龄大了,最终可能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高,因为米面在体内会很快转化为糖。

糖的种类看上去复杂多样,其实分类很简单,一个环就是单糖,2个环就是二糖,多个环,就是多糖。

淀粉是我们最常食用的多糖,它进入人体,会在短时间内被剪成小碎片,变成葡萄糖,这也是很多人吃完米面以后,血糖飙升的原因。

所以,不管是白砂糖、水果还是面包,都是糖,都有一样的性质,不能吃太多。

一次性吃糖多了,身体会将多余的糖折叠起来,保存在“糖库”——肝脏里,而如果糖只进不出,供过于求,就会转变成大量的脂肪储存在细胞里,这也是吃糖多容易发胖的原因。

我们传统饮食讲究一日三餐,主食吃太多,可能会使“糖库”里的糖一直没有机会利用,反而增加脂肪的堆积。

低碳饮食,配合适当的轻断食,会帮我们及时清理体内多余的热量,避免身体糖太多,脂肪在体内堆积,使身体代谢机能高效利用起来。

其实,糖尿病患者,你不需要吃药,就是少吃主食,多吃一些好的肉和菜、脂肪,经常饿饿肚子,自然就好了。

公众号回复糖尿病,获取更多科普文章。

6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why-are-refined-carbohydrates-unhealthy/

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

瘦龙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