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用大豆油?吃多了有什么危害?
- - 阅 6,788你家里用的什么油?是不是还在用大豆油?
因为便宜又好吃,是吗?
公元前11世纪,就有人开始使用大豆油,如今,大豆油遍布全世界,随着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各种转基因大豆越来越多,大豆油开始占据了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
在美国更多,每年消耗的所有食用油中,65%是大豆油。
今天这篇文章,告诉你大豆油的很多健康危害,能少吃就少吃一点吧。
为什么大豆油如此流行?
首先大豆油很便宜。
你去超市看看,最便宜的可能就是某国外品牌的大豆油了。
中国老百姓,节俭习惯了,便宜的油,销量肯定更大。
除了便宜之外,政策支持也是一方面,很多人觉得大豆油健康。
1961年后,全世界都开始反对动物油,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美国人,用多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的摄入,这最终导致了全世界大豆油消费的加速增长。①
(AHA,官网截图)
还有一点,氢化的大豆更稳定,味道更好。
大豆油本来保质期短,如果不进行加工,就不能保存很长时间,为了延长保质期,通常要进行`氢化’,氢化大豆油具有以下优点:
性质更稳定,保质期更长
油的味道也可以得到改善
油的熔点增加,使其更适合于高温食品加工应用,如油炸
但是,氢化过程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油中的α-亚油酸(Ω-3)减少,导致油的营养价值降低
氢化时使用的催化剂可能仍残留在油中
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率下降
当油被“完全氢化”而不是“部分氢化”时,可能会引入反式脂肪
图片来自www.www.authoritydiet.com
总得来说,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的眼里,大豆油便宜,好吃,又健康。
研究:大豆油,可能伤害大脑
很少有人会想到,大豆油竟然会伤害你的大脑。
一项发表在Endocrinology杂志上的研究,比较观察了给老鼠饲喂三种不同的高脂肪饮食:大豆油,改性大豆油(减少了亚油酸的含量),和椰子油。
该小组2015年研究发现,大豆油可诱发小鼠发生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脂肪肝。
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中,该研究小组发现,如果减少大豆油中的亚油酸(omega-6)含量的话,肥胖症和胰岛素抵抗的情况的发生也会减少。
但是,在最新发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并未发现改性大豆油,和未改性大豆油对大脑的影响之间有任何差别。
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大豆油对下丘脑基因表达有明显不良影响。
图片来自www.tushuo.jk51.com
下丘脑调控着身体的许多关键过程,它能够通过影响新陈代谢来调控体重,维持体温,对生殖功能,体格生长,以及对压力的反应至关重要。
该研究小组可以确定,饲喂大豆油的小鼠的许多基因不能正常工作,其中就包括一个负责生产催产素的基因
在用大豆油喂养的小鼠中,下丘脑中产生的催产素水平下降。
图片来自www.academic.oup.com
研究小组还发现,大约100个其他基因,也受到大豆油的影响。
他们认为,这一发现不仅会对能量代谢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大脑正常功能,以及自闭症、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此外,研究小组指出,这一情况,目前只发现在大豆油饮食中,不适合推论到其他大豆产品或其他植物油。
当然,这个研究是在小鼠上进行的,并不能保证会在人类身上得到相同的结果。
UCR的毒理学家兼细胞生物学家Frances Sladek,在谈到这一研究时说:“如果有一个我希望人们带走的信息,那就是:
减少大豆油的摄入。
“If there’s one message I want people to take away, it’s this: reduce consumption of soybean oil,” Deol said about the most recent study.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饱和脂肪不好,不饱和脂肪好,大豆油是富含多不饱和脂肪,但是,大豆油是否对身体有益?并没有
实际上,在这个研究中发现,含有饱和脂肪的椰子油,对下丘脑基因的影响很小。
拒绝大豆油的其他理由
→大豆油可提高肥胖风险
大豆油可以直接导致肥胖,有研究表明,大豆油比椰子油,或果糖更容易致肥胖。②
图片来自www.watchfit.com
因此,如果你想保持健康的体重,那么最好避免过量摄入大豆油。
→大豆油可提高糖尿病风险
上面提到的同一研究说:高大豆油饮食比高果糖,或椰子油饮食,对代谢健康的危害更大。
食用大豆油会加重葡萄糖耐受不良,和胰岛素抵抗,这意味着大豆油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图片来自www.www.authoritydiet.com
如果你有糖尿病,或是糖尿病前期,要小心大豆油,避免让情况变得更糟。
→大豆油对肝脏有害
一项动物研究,研究了大豆油对小鼠体重的不利影响,发现大豆油和花生油可显著诱导脂肪肝的发生。
研究中的其他油还包括MCT,橄榄油和茶油,这些油没有并没有明显的产生脂肪肝。③
→大豆油是一种促炎性食品
慢性炎症在许多与年龄有关的疾病中起作用,如果你想避免这些疾病的发展或恶化,那么抗炎饮食很重要。
根据1汤匙(14克)大豆油脂肪含量如下: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并且含量超过了单不饱和脂肪,Ω-6脂肪酸明显超过了Ω-3脂肪酸。
如果饮食中摄取的Ω-6脂肪酸比Ω-3脂肪酸多,则可能增加炎症,如湿疹,哮喘等,和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④
→大豆油对心血管健康有害
首先介绍一下脂肪的化学结构,具有单键的脂肪称为饱和脂肪,具有双键的脂肪为单不饱和脂肪,具有两个或更多双键的脂肪是多不饱和脂肪。
我们要避免多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因为它的双键更多,比单不饱和脂肪,和饱和脂肪更具反应性,稳定性更差。
图片来自www.recipetips.com
当多不饱和脂肪被加热时,更可能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它不适合在高温下烹饪。
而单不饱和脂肪和饱和脂肪更稳定,更适合高温下烹饪,而无需担心氧化问题。
大豆油就是一种富含多不饱和脂肪的油,容易氧化,氧化的脂肪会升高胆固醇和血压,同时还会加剧体内的炎症,对心脏和整体健康有害。⑤
不仅如此,大豆油较高的Ω-6脂肪酸含量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害。⑥
→大豆油加工过程引入了化学溶剂
大豆油是一种深加工产品,加工过程涉及了很多化学溶剂,除臭剂、漂白剂,其中就包括一种化学溶剂——己烷,它是一种神经毒素。⑦
图片来自www.authoritydiet.com
加工完成后,是否会有化学物质残留在油中,存在一些争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大豆油中没有非必要的化学物质的残留。
→大豆油可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由于多不饱和脂肪中的键更具反应性,因此细胞受损的可能性增加,甚至DNA也可能遭受这种影响。⑧
图片来自www.leafscience.org
一项动物研究中,摄入更高含量的Ω-6脂肪酸的测受试动物,更有可能患上癌症。⑨
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Ω-6脂肪酸可以使皮肤细胞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从而增加黑色素瘤的可能性。⑩
大豆油中的Ω-6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可能在细胞水平上对健康有害,使身体更容易罹患癌症或其他健康问题。
→大豆的雌激素争议
大豆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因此可能会起到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⑪
这个话题虽然一直有争议,但是也有很多研究数据支撑。
长期暴露于雌激素物质,与恶性肿瘤的形成,如乳腺癌,和生殖系统异常,如月经周期变化有关。⑮
图片来自www.leafscience.org
此外,雌激素还会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有研究发现,高大豆摄入量与低精子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⑯
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可以充当内分泌干扰物,如果你不想引起内分泌失调,最好避免内分泌干扰物。
→大豆有被基因改造和污染的可能
现在,绝大多数大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需要进行基因改造,这样,大豆就不会因为经过草甘膦的农药的处理而死亡。
草甘膦不仅对植物具有致命性,其对人体健康还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它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癌症。
图片来自www.news.agro-center.com.ua
售卖的大豆油,很可能是由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这些大豆经过了草甘膦等有害农药的处理,比非转基因豆类营养更差,甚至可能被残留的草甘膦污染。⑫
→高温下大豆油含有反式脂肪
一项研究中,研究了大豆油和低芥酸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发现反式脂肪占其脂肪酸含量的0.56-4.2%。
图片来自www.101newsmedia.com
反式脂肪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的风险,要尽量少吃。⑬
→大豆会引起血凝问题
大豆含有一种叫做`血凝素’的物质,它能够促进血液凝集。
血液过度凝结,很难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到细胞中,这可能会导致组织健康问题。
→大豆类产品会影响营养的吸收
大豆中还有一些抗营养物质和植酸,这些抗营养物质是自然产生的,包括蛋白酶抑制剂,大豆毒素,草酸盐和皂苷。
通过均衡的营养饮食,人体会代谢掉一些抗营养素,机体内可能只会少量存在,不会造成重大问题。
图片来自www.101newsmedia.com
但是,少量的存在就足以使身体难以正确消化蛋白质,因为它们会干扰消化蛋白质所必需的酶。
植酸,会阻碍身体吸收多种矿物质,如锌,铁,钙和镁,唯一能够减少大豆植酸含量的方法就是发酵。
所以,纳豆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的瘦龙说
偶尔吃一吃还好,长期吃大豆油的家庭,建议减少大豆油的摄入。
为家人选择更健康的食用油,橄榄油、猪油、黄油、椰子油、牛油、都是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不仅是大豆油需要警惕,其他的植物油,如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等,它们也是Ω-6与Ω-3脂肪酸失衡,富含亚油酸的食用油。
以大豆油为代表的植物油,是很多家庭的经济选择,但并不是健康选择。
我们不妨多花点钱,购买健康的食用油,为健康的未来而投资。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soybean-and-brain/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