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瓶水24万个微塑料,微塑料的危害有哪些?
- - 阅 665今天这个知识,听上去有点像贩卖焦虑,但是请听我慢慢说来。
以前,我跟大家分享高糖饮食和肾脏疾病关系的时候,曾经提到过这样一则新闻。
当事人是一名糕点师,他几乎每天下班,都会给2岁的女儿丽丽(化名)带一份甜品。
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6年,直到8岁的孩子突然暴瘦且腹痛剧烈,被诊出肾癌晚期。
如此悲剧,让所有人都倍感惋惜和痛心,但伤痛的背后,也给了你我一个提示,即:
不要低估未知的伤害,也不要小瞧积累的力量。
这个启示,同样适用于今天要聊的话题。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塑料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急剧增加。
因为重量轻、耐用且便宜等特点,它们迅速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4年,普利茅斯大学海洋生物学教授RichardThompson,在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迷失在海上:所有的塑料在哪里?》的论文。
Richard Thompson本人
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一个概念—『微塑料』。
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当尺寸小于1微米时,也被称为『纳米塑料』。
人类头发丝的平均直径约为70微米,纳米塑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70,小到肉眼根本看不见。
起先,人们只是把目光集中在微塑料对环境的负作用上,却不知道,它以“扮猪吃老虎”的姿态,早已偷偷侵入并累积于人体内,试图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塑料人”。
一瓶水,240000个微塑料
由于体积小,微塑料很容易在空气中传播,在环境中积聚,并且难以检测。
这就导致你每天都会通过吃进去、吸入或者接触等3种方式,与各种微塑料纠缠。
能有多大量呢?以瓶装水为例子,咱们来看 1 月 8 日发布的一项研究。
科研人员在试验中用到了一种名为SRS(高光谱受激拉曼散射)成像平台的工具,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显微镜,来检测3个常见瓶装水品牌中的5个样本。①
SRS显微镜下,瓶装水中的各种聚合物的单独微纳米塑料成像
结果发现:平均1升瓶装水中,约含有240,000个微塑料,其中约90%是纳米塑料。
这是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数据,因为早期研究中,科学家主要把目光集中在体积比较大的微塑料上,数量远没有这么多。
但当缩小尺寸和升级检测方式的时候,发现的颗粒总量,却达到了以往认知的10到100倍。
这就好比,当你在家里看到1只蟑螂的时候,以为就只有那1只,实际上,你家的床底下、沙发里、墙角、橱柜中,可能已经爬满了蟑螂。
你可能想说,没什么可怕的,通过胃肠道,这些微塑料不就被排出去了么?并不是。
微塑料“侵蚀”心肝脾肺肾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生态毒理学教授Tamara Galloway,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道:“我们在研究过的几乎所有动物物种中,都发现了微塑料。”②
We find microplastics in just about every animal species that we’ve studied.
当然,人类不可能幸免于此,且微塑料“弥漫”全身:↓
→胎盘
2月 17日,发表在《毒理学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在所有62个测试的胎盘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③
→肺组织
2022 年 7 月 20 日的一项研究中,科研人员从13个肺组织样本中的 11个检测到了微塑料。④
从人体肺组织样本中鉴定出的微塑料图像
2021年8月的另一项研究中,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科学家们,在20位非吸烟成年个体的肺部组织样本的13个中, 观察到了微塑料。⑤
→血管
3月 6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在 150 名患者(58.4%)的颈动脉斑块中检测到PE (聚乙烯),31 名患者 (12.1%) 也有可测量的PVC (聚氯乙烯)含量。⑥
更可怕的是,检测到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受试者,发生心肌梗塞、中风或全因死亡的复合风险更高。
5月5日,来自中国团队的科研人员,在17个动脉样本中,均检测到微塑料。⑦
动脉中的微塑料主要是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次是PA(聚酰胺)、PVC (聚氯乙烯)和 PE(聚乙烯)。
当然,经过血液循环,这些微小的颗粒还会被输送到全身,波及到脾、肝、结肠、睾丸、母乳等等。
有人会说,发现了又怎样?即便人体遍布微塑料,都没有明显的疾病发生,这岂不是说没有多大害处?
正如我前面所述“不要低估未知的伤害,也不要小瞧积累的力量”,事实上,在动物研究中,已经陆陆续续发现了微塑料的毒害作用。
2小时突破血脑屏障
2023年4月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用纳米塑料给试验小鼠灌胃,仅仅2个小时内,就能在大脑中检测到这些微粒。⑧
2小时内,在小鼠大脑中检测到微塑料
这个结果让世人震惊,要知道,血脑屏障是一个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屏障,能保护大脑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面对这么严苛的“把关”,微塑料还能像孙悟空一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到此一游”,并且,它们可没有仅仅止步于“到此一游”。↓⑨
→引发代谢紊乱
动物实验发现,微塑料会导致肝脏和肠道功能障碍。
比如,聚苯乙烯(PS)形式的微塑料(一次性餐具或者包装材料等都可能会含有),能导致鱼类肝脏局部感染和脂质堆积,并扰乱其能量代谢。
再比如,当受试小鼠暴露于微塑料和有机磷阻燃剂(OPFR)后,其代谢物会发生显着变化。
→诱发免疫反应
2012年5月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的一种)不能降解微塑料,而且,当巨噬细胞遇到并摄入微塑料时,它们的功能会发生改变,并释放炎症分子。⑩
动物研究中也观察到,聚苯乙烯微塑料暴露,显着增加小鼠体内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FN-γ)的表达,肠道免疫失衡会显着增加微塑料的积累,产生进一步的毒性作用。
→带来神经毒性
动物研究中发现,小鼠长期接触环境中有高浓度的聚苯乙烯(PS)后,血脑屏障受损,出现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也有研究发现,当通过胃管消耗微塑料时,小鼠的运动能力下降,并伴有高度焦虑和行为丧失。⑪
图片来自giphy
→影响生殖和发育
微塑料对生殖的影响体现在生殖细胞的发育和胚胎质量上。
比如,长期暴露于大量聚苯乙烯(PS)后,雄性小鼠的精子质量显着下降。
另外,聚苯乙烯(PS)暴露,还会影响雌性小鼠卵泡的发育和卵母细胞的成熟。
→导致胃肠道问题
高浓度的微塑料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变化、炎症的增加以及免疫细胞群的改变。⑫
→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
在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发现了微塑料的危害,比如,由于职业暴露,荷兰聚合物工厂的工人更容易患上慢性呼吸道疾病。
再比如,科学家发现肝硬化肝组织中存在微塑料,其浓度比健康个体的肝脏样本更高。
这些结果表明,微塑料可能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形成有关。
既然潜在伤害可能巨大,那么,日常生活中,怎么弱化其的负面影响呢?
8招弱化微塑料暴露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已经充斥着各种微塑料了,可以说,我们面对此,是非常无力的,但仍旧能从细节上,尽量弱化对微塑料的摄入,比如装一款有过滤微塑料功能的净水器,再比如:
→尽量不用塑料包装,比如,可以选择布艺包装袋,并且重复利用,再比如,存储米的容器可以选择玻璃制品;
→喝水的瓶子可以换成玻璃制品,或者食品级不锈钢材质,尽可能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水杯饮水;
→定期除尘和吸尘,清除房屋中多余的灰尘,有助于减少可能呼吸或消耗的灰尘中微塑料纤维的数量;
图片来自giphy
→避免使用塑料切菜板和塑料材质的茶袋;
→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塑料容器包裹的食物;
→多选择一些天然纤维的衣服,聚酯和丙烯酸等合成纤维会产生微塑料;
→喝煮沸后的水,可能的话进行简单过滤;
2 月 28 日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将自来水煮沸,并简易过滤(比如用食品级的不锈钢咖啡过滤器),可以去除 90% 的纳米塑料和微塑料。⑬
→不建议喝瓶装水,如果你实在要喝,建议不要喝长期存放,或者在太阳光下暴晒过的。
2022 年 11 月 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阳光照射,和瓶子使用年限等环境因素,对 PET 瓶(广泛使用的塑料容器)体内聚合物结构和微塑料释放的影响最大。⑭
关键的瘦龙说
上个世纪50年代,塑料制品开始大范围“闯”入人们的生活中。
随着时间推移,人类意识到塑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再逐渐,开始警觉微塑料可能在潜移默化中侵入人体。
科研人员在包括心脏、血管、肝脏、肺部、肾脏、母乳、胎盘、睾丸等人体组织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有些人不以为然,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对人体造成实质性的可见的伤害,没什么可怕的。
但,不要低估未知的伤害,也不要小瞧积累的力量。
当伤害累积到一定程度爆发的时候,后果可能是你我都不堪承受的。
而且,在诸多动物研究中,已经先后发现微塑料对免疫系统、生殖和发育系统、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血管等的危害。
这一切都在提示你我警醒,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少用或者不用塑料包装、选择一些天然纤维的衣服、定期除尘等方式弱化微塑料暴露。
未来,需要科研人员进一步的研究,来帮我们从更大范围减少微塑料。
====进群、领取食谱,联系瘦龙=====
上百款瘦龙优选的高性价比健康补剂和低碳美食产品任你挑选哦,大家一定要关注哦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哦
瘦龙每天都在公众号(瘦龙健康)这里发布文章,大家一定要关注哦。关注公众号后,请回复食谱二字,获取食谱。
如果你想进群,可以扫描下面的码哦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microplastics-side-effects/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