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的?有哪些危害?
- - 阅 64微塑料从一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似乎就带着一种强势的“入侵性”:
2004年,“微塑料”的概念首次在《科学》杂志上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提出。
到2022年3月,科学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污染。再到2025年2月,英国研究人员在南极偏远地区的雪中发现微塑料。
动图来源:SOOGIF
短短二十年,微塑料就完成了从进入大众视野,到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超级进化”。
如果对微塑料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可以看我之前的推文:人类血液首次检测到微塑料,我们在吃啥,细思极恐……
而近期《Environment & Health》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微塑料甚至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直接进入了身体 —— 输液。
对于酷爱输液的中国老人,可能要破防了,你输的液,可能是微塑料重灾区。
一次输液,数千微塑料直接入血?
每次静脉输液悬挂在头顶上方的,装着液体营养或者药物的输液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它又是如何和“侵入”人体血液的微塑料扯上联系的呢?
其实早在1970年,就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液袋里可能含有固体颗粒。
但是这些固体颗粒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科学家继续深究。
图片来源:pixabay
直到最近,张立武(Liwu Zhang)、Ventsislav Kolev Valev及其同事推测,这些固体颗粒可能是微塑料。①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研究人员对输液袋里的液体进行了地毯式地搜查。
他们买了两款市面上常见的盐水输液袋,把里面的液体倒出来,然后用超级细的“筛子”过滤,果然发现了很多微小的塑料颗粒。
输液瓶液体中微塑料颗粒(MPs)的检测流程 | Environment & Health
两份盐水输液袋中的微小颗粒,其成分主要都是聚丙烯,也就是输液袋本身的材质。
这些从输液袋“掉渣”到盐水中的颗粒,小到肉眼看不见(1-62 μm),最小的只有头发丝直径的几十分之一!
从静脉注射中检测微塑料颗粒和纳米塑料 | Environment & Health
这些微塑料的数量着实不少。科学家数了数局部样本加上推算,发现每袋输液里大约有7500颗这样的塑料颗粒。
如果是需要很多袋输液治疗的腹部手术,塑料颗粒的数量可能高达5.25万颗!

而且这些微塑料是直接进入血液系统,不需要跨越层层细胞屏障,就可以随着血液迁移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还有些不以为意,“那我不输液不就行了?”
我只能说呵呵,太年轻了,现在到处都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微塑料进入身体的方式,可谓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 通过饮食进入身体
通过饮食,是微塑料进入身体重要的方式。
1瓶塑料瓶装水含有的微塑料,常常能达到成千上万个。②
海洋作为微塑料的大本营,生活在其中的很多海鲜(尤其是贝类),自然也有不少的微塑料。③
图片来源:pexels
更不用说食品在加工、存储、运输和包装过程中,由加工器材、塑料包装上脱落进食物的微塑料了。⑤
这些微小的“不速之客”,最终和食物一起,吃进了我们的肚子里。
→ 通过呼吸
直径<5mm的微塑料体积小,重量轻,就像PM2.5一样,可以在空中长时间漂浮,被风力带到很远的地方。
最后一部分微塑料又被人类通过呼吸吸入体内,渗透到肺部,甚至通过层层阻碍进入血液。
→ 通过皮肤吸收
皮肤中和外部有交换的毛囊、汗腺,或当保护屏障皮肤受损时,都给微塑料提供了可乘之机。⑥

除了输液这种直接把微塑料送入血液的方法外,饮食、呼吸甚至皮肤接触,都让我们摄入了一定量的微塑料。
可谓衣食住行,样样都躲不过。
令人更在意的不是它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而是它是否会影响健康?
微塑料可能存在的危害
关于微塑料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科学家们重点关注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一些数据发现它可能存在的危害。
→免疫系统的眼中钉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手指里扎进了一根小刺,伤口周边会立刻发红、肿胀,甚至疼痛。
是因为你的免疫系统发现了“外来入侵者”,为了自保开始发动攻击。
动图来源:SOOGIF
微塑料进入血管后,也会被免疫系统当成“敌人”,引发类似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还会增加糖尿病、心脏病、痴呆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⑦
→难以清除的滞留物
微塑料非常小,但它们可能像“垃圾”一样在血管里堆积。
时间久了,这些堆积的微塑料,可能会堵塞细小的血管,影响血液流动。
动图来源:SOOGIF
就像水管被杂物堵住,水流会变慢甚至停止,血管堵塞也可能导致器官供血不足。
→垃圾吸附器
微塑料像海绵一样,可以吸附环境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比如农药、重金属等。
这些有害物质通过微塑料进入身体后,可能会被释放出来,悄悄带来更多伤害。
除此之外,一些科学研究还指向,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可能会影响排卵进而可能导致不孕,甚至增加患癌风险。⑧

更多的风险也许还未被发现,这些已足以让我们保持高度的警惕。
普通人如何减少微塑料
让我们回到本文一开始的研究,输液可能会造成大量微塑料直接进入血液。
虽然入侵到血液系统里的微塑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但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还不足以让我们放弃所需要进行的输液治疗。
我们可以通过询问是否有更小风险的输液袋或是否有对应的微米级过滤装置来做前期的规避。
如果还是要选择输液袋进行输液,在过程中可以注意两个细节:不要让太阳直射输液袋,以及尽量不在高温的环境输液。

这样可以减缓输液袋向液体中释放微塑料。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减少微塑料对我们的伤害:
关键的瘦龙说
输液袋中微塑料的发现,让我们意识到连最基础的医疗行为,都可能给身体带来微塑料,在衣食住行外,又多了一个微塑料暴露的方式。
但我们目前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潜在的风险直接拒绝正常而必要的治疗方式。
我们能做的,一方面要定期体检,关注我们自身身体的状态。
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减少微塑料在体内的聚集,少用塑料制品,特别是和饮食相关的塑料制品,保持环境的卫生,做好垃圾分类。
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同时,也为环境做出一份份也许微小,但聚沙成塔的贡献,这大概也是留给下一代最好的礼物。
====进群、领取食谱,联系瘦龙=====
上百款瘦龙优选的高性价比健康补剂和低碳美食产品任你挑选哦,大家一定要关注哦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哦
瘦龙每天都在公众号(瘦龙健康)这里发布文章,大家一定要关注哦。关注公众号后,请回复食谱二字,获取食谱。
如果你想进群,可以扫描下面的码哦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micro-plastic-in-intravenous-drip/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