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感冒,原来生酮饮食可以抵抗流感

- - 阅 5,292

天气越来越冷,冬天来了,又到了流感频发的季节,医院里总是人满为患。

每个人都感冒过,有的人很快就好了,有些人连续很长时间,好不容易好了,很快又复发。

有的人挺一挺就过去了,有的人各种打针吃药,都没用,只能看着感冒愈演愈烈,直到它闹够了,偃旗息鼓,才能过上安生日子。

过去,我也经常感冒,每感冒一次,都要从鼻子,途径咽部,沿着气管,一路难受到肺,嗓子低沉沙哑,说不出话,还咳嗽不止。

图片来自:m.sohu.com

严重时,可能还会浑身无力、鼻塞、发烧,每次要捱整整一个星期。

而现在,自从我改变饮食以后,真的很少感冒了,感觉自己的身体百毒不侵,以前不知道,改变饮食还可以预防感冒,最近的这个研究,让我终于知道了真相。

最新研究——生酮饮食帮助抵抗流感病毒

2019年11月15日,发表在《科学》子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喂养生酮饮食的老鼠,比高碳水饮食组的老鼠,表现出对流感病毒更强的抵抗力。

(生酮饮食激活免疫T细胞应答,对抗流感病毒感染)

这个研究,是由耶鲁大学一个教授的团队完成的,他们想知道,饮食是否会影响免疫系统,对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反应。

研究者让小鼠严格的生酮饮食,能量90%来源于脂肪,碳水化合物不到1%。

对照组小鼠吃的普通鼠粮,碳水化合物占比58%,这个比例与我们平常的膳食指南结构类似。

一周后,研究者尝试用甲流病毒H1N1感染小鼠。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正常老鼠在感染病毒后,第4天就牺牲了。

生酮饮食组比高碳水饮食组有更高的存活率,有一半存活下来了。

研究者发现,生酮饮食可以激活肺部的一部分T细胞,增加呼吸道细胞的粘液分泌,从而有效地捕获病毒,而高碳水饮食组,完全没有这样的反应。

(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3天后,生酮饮食组激活肺部特定的T细胞)

研究人员还将小鼠在没有编码相关T细胞基因的情况下进行繁殖,发现生酮饮食对流感病毒就不再显示出抵抗作用,说明生酮饮食正是通过激活这部分T细胞,在发挥作用。

这个研究表明,人体可以通过燃烧脂肪,用酮体供能的方式,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对抗流感病毒。

当然,这只是小鼠的研究,无法说明,只要改变饮食结构,就能预防感冒,我们期待更多人的相关研究。

其实,生酮饮食预防感冒,已经有了不错的理论基础,还有,少吃米面糖等碳水,确实可以提高免疫力。

今天,我想带大家从微观世界里看一看感冒的全貌,以及为什么饮食会影响我们的免疫力。

从病毒的微观世界里看流感

对于病毒,我们并不陌生,流感、艾滋病、埃博拉、乙肝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疾病

→病毒引发感冒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生命形态,仅由一个核酸长链(遗传信息)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结构极其简单。

流感病毒比普通细菌要小100倍,想象一下,15000个它可以任性地手拉手,在针尖上并排站立。

病毒外面有一层蛋白质外壳,有的还额外有一层包膜,可以暗自作为一种伪装装置,能帮助病毒附着在宿主细胞上,避免病毒被宿主的免疫系统发现。

大多数病毒只有很少的遗传信息,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和酶系统,必须依靠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

→病毒传播,入侵,繁殖

病毒在空气中以小液滴的形式传播,在潮湿的空气中,小液滴会附着在水蒸气上,变重、沉降,落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

图片来自:foodmate.net

病毒一般通过,传播到口腔、鼻子或眼睛的粘膜,然后一路顺着呼吸道,通过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结合在肺气道上皮细胞上。

一旦进入细胞内,病毒就借宿主细胞大量繁殖,生长成熟的病毒,就会从细胞释放出来,继续入侵临近的细胞。

图片来自:discovermagazine.com

→免疫抵抗斗争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吞噬细胞是第一道防护,它能敏锐感知病毒受体,并向身体敲起警钟,警告身体发生了感染。

图片来自:discovermagazine.com

吞噬细胞一边对抗入侵的病毒,一边召唤更多的力量抗敌,如果战败,病毒占了上风,第二波兵阵——T淋巴细胞,马上应战

T淋巴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毒蛋白,并在肺部和咽部的淋巴结中增殖(该过程会引起淋巴结肿胀和疼痛)。

T细胞辨识能力强,记忆力也极好,它们能记住所有出现过的病毒,所以,一旦病毒再次出现,它们能立即采取行动。

T细胞可以将被感染的细胞杀死,这个过程会造成大量的肺损伤,可能会恶化肺部损伤,使呼吸困难(如支气管炎)。

另外,激战之后,肺部会积聚一些粘液,身体利用咳嗽作为一种反射,来清理气道。

图片来自:mbd.baidu.com

所以,当你因为感冒而浑身难受,痛苦不堪时,那其实是身体在作战时,留下来的免疫产物。

一般来说,在痛苦7天左右之后,感冒会自动好起来,但是,也有严重的时候,也可能致命。

所以,还是不要经常感冒的好。

那么,为什么有人经常感冒,而有的人却很少感冒呢?有时候可能不是体质问题,而是饮食导致的。

吃糖,免疫系统会瘫痪

知道了流感病毒在人体掀起的一系列反应,你应该也了解了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对人体是多么重要。

相关阅读→吃这些东西,免疫系统“瘫痪”5个小时,难怪你经常生病…

而事实上,我们每天的很多生活习惯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免疫系统的建设,比如,饮食中的糖。

早在1973年,就有研究发现,糖与免疫系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73研究,糖让免疫系统瘫痪

研究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主要针对糖对白细胞的吞噬能力的影响展开。

(糖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研究中,受试者于早餐时间进食不同的碳水,葡萄糖、果糖、蔗糖、橙汁、蜂蜜等。

研究者采集了餐后,间隔特定时间(30分钟、1、2、3、5小时)所得到的血样,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通过清数每个血样中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中的细菌数量,来计算各血样的吞噬指数。

结果发现,这些碳水显著降低了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而且这种抑制作用至少持续5小时。

餐后1-2小时,抑制作用最强,这种抑制作用,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并无显著相关性,而与吞噬功能的降低有关。

图片来自:maryami.com

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断食36或60小时后,吞噬指数显著提高,说明断食可以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高血糖会干预免疫效率

20世纪70年代,Linus Pauling(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白细胞需要大量的维生素C吞噬细菌和病毒。

当感染流感病毒时,身体需要大量的维生素C,而葡萄糖与维生素C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

所以,当血糖很高时,免疫细胞会错把一部分葡萄糖当作维生素C,免疫活性就会降低。

吞噬指数,是指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菌、病毒等的效率,如果血糖值为6.7,可使吞噬指数降低75%!

所以,如果你吃糖太多,免疫系统工作起来就很吃力,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

→糖会扰乱肠道菌群,降低免疫力

我们的肠道是个独特的免疫位点,如果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被破坏,也会引发很多疾病的产生。

肠壁有构成免疫系统约70%的细胞,在这片人体的内部花园里,你要学会如何施肥。

新鲜的营养食物,能给肠道细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而给它们投放“垃圾”,则会导致臭虫滋生,引起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

图片来自:harvard

绝大多数的添加糖,会破坏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肠道里的“坏”细菌就喜欢吃糖,你给它们吃越多,“坏”细菌就越多,对我们有益的细菌就越少。

2018年,有研究发现,糖抑制了小鼠肠道益生菌的生长。

(糖影响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定殖)

看到糖对免疫系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为了给你的免疫细胞储蓄力量,还是少吃点糖吧,不要等到得病了才后悔莫及。

关键的瘦龙说

少吃米面糖以后,多吃肉之后,你的免疫系统,是不是和我一样,升级了呢?

其实,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不仅提供了能量和营养,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强大的免疫系统,在必要时,真的可以救命。

糖会削弱免疫系统的抗战力,降低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扰乱肠道菌群,降低人体免疫力。

相反,蛋白质和脂肪可以增强免疫力,所以,想要身体棒,多吃肉肉,少吃糖。

感冒时,很多人说,我什么都不想吃,就想喝点稀饭,吃点水果,实际上,这么吃,可能会让感冒好得更慢。

感冒了,不要只吃稀饭,尽量少吃点糖,多吃点健康的肉类和脂肪,才能使免疫系统火力全开早点完胜病毒,对自己和身边人都好。

每次感冒,体内会有一场恶战,只有强健的免疫系统,才能帮我们抵御流感病毒,安全摆脱病毒的侵扰。

另外,轻断食也会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帮助抵抗病毒,这个方法也值得一试。

很多人发现,炎症也好,感冒也好,断食几天效果非常好,感冒了,千万不要吃糖哦。

公众号回复生酮,获取更多科普文章。

12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lowcacb-help-fight-flu/

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

瘦龙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13大轻断食的好处
    - 阅 44

    1. 促进细胞自噬 2.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 促进棕色脂肪形成 4. 降低2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病风险 5 […]

  • 大龄女性抗衰老,需要吃哪些营养素?
    - 阅 876

    中年女性,最难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很多女性因为淡漠撕裂的婚姻、一次次自我牺牲、渐进的走入焦虑和抑郁…… […]

  • 8大最伤代谢的行为
    - 阅 860

    1、吃豆类,凝集素,伤害甲状腺 2、吃太多的omega-6种子油,植物毒素 3、生吃萝卜,十字花科蔬菜,影响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