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美身材,过度运动和滥用药物的危害
- - 阅 1,128当地时间7月1日,著名的健身网红Johann Lindner不幸于家中去世,年仅30岁。这则消息一出,在健身圈内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Johann出生在德国,从十六七岁起便开始坚持各种力量训练,一直致力于追求低体脂率的“完美身材”。
2017年,他的一段健身视频在网络爆火,视频中的Johann让自己的胸肌纤维不断收缩,形成波纹样的抖动,也因此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拉丝哥”。
很快,Johann就凭借自己帅气的外表和雕塑般的身材吸引了全世界850万粉丝的关注。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自律、健壮的小伙子,几天前却在家中突然猝死。
导致Johann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颈部动脉瘤破裂。他的女友称,Johann曾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多次感到脖子周围出现莫名的疼痛,但并没给予足够的重视。
到事出前几天,Johann还一直保持着每日高负荷的训练,这成为了动脉瘤破裂的导火索。
用药健身,后患无穷
在健身圈内,像Johann这样的意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仅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就有多位知名的健身网红猝死。而职业健美运动员群体更是早衰和心血管疾病的重灾区。
根据美国泌尿外科协会的统计,那些过分追求肌肥大训练的职业健美者,更容易患有心率失常,其死亡率要比同龄普通人高34%,平均寿命仅有47.7岁。
而造成这种现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兴奋剂和增肌药物的滥用。
→滥用药物,破坏雄性激素代谢平衡
在人体内,肌肉的生长是由雄激素(睾酮,T)主导的。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血浆睾酮一般为15~25.4nmol/L,女性为1.8~2.3nmol/L。
一个人的睾酮水平越高,他的肌肉的恢复速度就越快,肌肉体积和力量也会越大,外观看上去就更有雄性气概。
部分人为了快速获得好的健身效果,会使用一类称为类固醇(Steroid)的化学合成药品。
它们具有与睾酮十分相似的化学结构,能够在体内代替睾酮,更高效地发挥其部分的生理功能,这包括促进蛋白质合成、骨骼发育、肌肉生成等。
如果大量口服或注射类固醇药物,就能够使肌肉的生长在短时间内突破生理极限。
美国著名的健美冠军Kali Muscle就曾自曝服用群勃龙列(Trenbolone)长达13年,身高175cm的他因此获得了118kg体重和4%体脂率的“怪兽”级别身材,这是自然锻炼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的。
但类固醇可不是什么百治百效的灵药,它的副作用远比它增肌的功效要猛烈得多,甚至可以说堪比吸毒。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人体自然分泌雄激功能的破坏。
大量使用类固醇,会导致身体错误地认为你已经不再需要睾酮的分泌了,从而反馈性地减弱睾丸活性,以阻止内源性睾酮的分泌,这将导致诸如睾丸萎缩、勃起障碍、精液固化等一系列相关的性功能问题。
即使是短期用药(少于14天)也会出现与长期用药同样的风险①。在一些极端的例子里,敏感体质的人第一次接触药物就会产生强烈的睾丸疼痛。
更可怕的是,这种性功能的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的。
2021年发表在《临床与内分泌杂志》上的一篇报告显示,有服用类固醇经历的男性在停药3年后,其睾丸的生理活性依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仅有正常男性的66%②。
有的甚至完全无法合成具有生命力的精子,因而终生丧失了生育能力。
INSL3为睾丸间质细胞活性指标,T为睾酮,它们在停药后均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
→类固醇伤害心血管,直接威胁人的生命
在男性体内,充足的睾酮不仅是性功能的保障,还能够通过改善脂蛋白代谢的方式,帮助保护心血管的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30~35岁之后,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会开始出现显著的下滑,这会导致高密度脂蛋白(HDL)合成减弱,越来越多的脂质废料代谢不掉,开始在血管中堆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就随之升高。
一般来说,心血管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而使用类固醇的人却会在20多岁的年纪就遭遇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问题,例如心室肥大、心肌纤维化与坏死等。
→树立正确的审美、健康观念
除了上述风险之外,类固醇的其他常见的副作用还包括:
极大增加肝、肾代谢负担。肝肾衰竭是健身者的第二大猝死原因
使人失去共情能力,变得冲动易怒,具有攻击性
痤疮、粉刺、毛孔大量出油等皮肤问题
过大的肌肉力量会超出肌腱和韧带的承受极限,易造成运动损伤
包括Johann Lindner在内,类固醇已经导致了无数健身者的意外死亡。
但利益相关者,依然一边大肆宣扬着“肌肉越大越好”的审美和健康观念,贩卖身材焦虑,一边暗中出售药物给健身人群,不断怂恿他们服用药物。
其实对普通人而言,只要身材的线条流畅,看上去端庄挺拔,人自然就显得精神、有魅力。无需过分追求肌肉的维度,更不要为此损害身体。
运动不科学,加速身体磨损
另一项导致健身者猝死的因素是运动过量。
我曾在文章《跑马拉松,更容易堵血管,得心脏病?这样运动安全10倍…..》中详细阐述过不同运动强度对人体的作用。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任何形式的持续高强度运动都是利大于弊的,反而是散步、慢跑这类中低强度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更明显。
无论何时,你都应该给自己的心脏和肌肉充分休息。
但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占据了他们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这不仅会破坏eNOS对身体的抗氧化保护,更会加速自由基的生成,导致衰老和疾病③。
此外,他们还必须吃大量的热量,来平衡每日的消耗。
以健美运动员Rich Piana为例,他每天会间断进行总共8小时的力量训练,需要从饮食中补充约6000千卡热量,这甚至比一个普通成年男性的3倍还要多。
并且由于脂肪氧化的耗氧量较高,被认为不适用于无氧训练,能够迅速提供热量的碳水化合物成为了他饮食的主体(约占总能量65%)。
健美运动员Rich称自己每完成半小时训练就会服用一些含糖的蛋白饮品,并在所有训练完成后再加一顿大餐。
不难想象,在轮番的训练和进食过程中,Rich的血糖和胰岛素几乎从早到晚都在坐过山车。
他的身体就像一台超载运转着的机器,没有办法停下来休息。
最终,这位高喊“You need fucking eat more!”的健美冠军同样猝死于家中,享年46岁。
→体脂率过低,更容易猝死
由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糖尿病和肥胖的爆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脂肪都被人们视为“危险”、“疾病”的代名词。
诚然,过度的肥胖对身体危害极大,但很多健身者,把体脂率压缩到15%,10%,甚至5%以下,这样追求极端身材的行为甚至比高体脂更危险。
体脂不仅能发挥保暖、缓冲等物理效果,在代谢方面,它还是最重要的储能物质,对体温的保持、耐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可不要小看这点,许多体脂低的人在极端环境(低温天气、疲劳过度、大量运动)中,由于供能跟不上消耗,易出现失温症,表现为体温下降、头晕、昏迷甚至猝死,尤其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大。
正常男性的体脂应在15%~18%左右,女性在20%~25%左右。
无论是健身还是脑力活动,充足的脂肪都是你血糖消耗后的能量保障,而保持低体脂率(<10%)的健身无异于在刀尖上“走钢丝”。
体育竞技的目标从不是健康,而是突破人类极限。
但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去效仿职业运动员的饮食和训练方式。
→低碳健身,风险更小
上文中提到过,由于热量消耗巨大,高强度力量训练,会补充快碳作为能源物质。
那么,以脂肪为燃料的生酮饮食是否会影响力量训练呢?
一项研究对16名足球运动员采取了为期30天的低碳生酮饮食计划④。结果显示,30天后这些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肌肉大小以及运动表现均没有明显差异,但体脂、内脏脂肪和腰围却有了明显的健康改善。
事实上,生酮对健身水平的影响,仅会发生在初期阶段。
这是因为一开始肌肉对糖原的依赖仍然存在,脂肪必须通过繁琐的糖异生途径转换成肌糖原,效率非常低下,此时人体可能出现几天到十几天的肌肉力量下降。
可一旦度过了适应期,这样的问题便不存在了,身体机能也会在两个周内恢复。
越来越多的健美运动员,都会在比赛前的一个月时间里采取低碳生酮饮食,这能在降低体脂的同时,保留他们的肌肉。
而且低碳饮食后,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刺激,减少身体的损伤。
对于少部分人,刚开始无法适应较高强度的训练,或者训练效果不好,也可以在开始前30分钟补充一次30~50g的纯净碳水,推荐以消化速度较快的白米饭为来源,这样的方法被称为定向生酮饮食(TKD)。
短暂的碳水会被运动过程迅速消耗,不会对后续的生酮产生影响。但要切记不能频繁、大量使用TKD,也不可以在摄入碳水的同时摄入脂肪。
关键的瘦龙说
越来越多的健美运动员猝死,这与他们滥用类固醇药物、过度运动息息相关。
类固醇能够增加肌肉,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全方位的毁灭,包括性腺、心血管、肝肾、皮肤、心理等的伤害。
滥用药物者猝死的直接原因多为心脏病,且平均死亡年龄不超过50岁。
一小部分对类固醇极为敏感的人,短期接触即可发生永久性不孕不育。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对药物心存侥幸。
运动强度过高同样很危险,不仅直接伤害心血管,还会增大热量需求,导致频繁进食,身体器官得不到休息。
推荐健身的朋友每周进行3~4次训练,每次不超过1.5个小时为宜,在过程中需注意留够充足的休息时间。
低碳饮食的初期健身效果可能下降,但大多数人在适应后可以恢复。
如果在生酮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力量减弱状态,可以采用定向生酮饮食,每次训练前单独补足30~50g碳水,白米饭的GI指数高,是较优的来源。
生命长度和深度,都很重要,不要因为深度,放弃生命长度。
====进群、领取食谱,联系瘦龙=====
上百款瘦龙优选的高性价比健康补剂和低碳美食产品任你挑选哦,大家一定要关注哦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哦
瘦龙每天都在公众号(瘦龙健康)这里发布文章,大家一定要关注哦。关注公众号后,请回复食谱二字,获取食谱。
如果你想进群,可以扫描下面的码哦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lasi-bro/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