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社交,宅家里不出门,会不会抑郁呢?

- - 阅 5,521

一个人窝在家里,连续几个月不出门,不和人说话是什么体验?

或许在三年疫情期间,已经有不少朋友感受过了。

躺在家里,虽然不用上班,不累。

但是那种无法自由活动,无法与亲人朋友相聚的困境,会很痛苦,甚至抑郁。

时间久了,变得思维呆滞,精神萎靡,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好像都憔悴了不少。

在社会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交隔离(Social isolation),是指个人或团体与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处于完全或几乎完全没有联系的状态。

长期处于隔离状态,沟通能力变差,还会伴随自卑、焦虑和孤独的负面情绪特征,也更易出现肥胖、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等代谢问题,甚至影响寿命。

华西:多社交的人,更长寿

2023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何森教授团队在BMJ子刊中发布了一篇研究,他们调查了我国28563名平均年龄为89岁的老年人的长期社交与健康状况。

结果显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老人更加健康。

在5年时间内,有25406人不进行任何社交活动,这期间该群体的死亡率达18.4%;而另外532人几乎每天都参与社交,5年内死亡率仅为7.3%

值得注意的是,至少每月一次社交活动和至少每周一次社交活动的老年群体,5年内死亡率也分别降至8.3%7.7%

可见只要不是完全拒绝社交,即使只是偶尔与人说说话,也能大幅度降低死亡风险

这听上去有点神奇,仅仅是不和人说话,怎么会导致我们的健康出问题?

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最终发现,很多毛病,可能是“在家憋出来的”。

社交隔离,导致多巴胺异常

多巴胺(Dopamine)是重要的“快乐”激素

进食、吸烟、性行为等都会刺激下丘脑中多巴胺的分泌,这会让我们的大脑感受到强烈的快感

过多的多巴胺,会使人上瘾,但正常的多巴胺,对人的身心健康和行为调控十分重要。

社交行为也属于多巴胺的“快乐奖励”范畴,受到多巴胺机制的调节。

若我们长期缺乏与人交流,大脑就会发出指令,提醒我们该与朋友们聚一聚,放松一下心情了。

但是,在多巴胺调节机制里,存在一个麻烦的“bug”

→宅在家里,引发暴食

一般来说,大脑对不同行为的调节路径是有所区分的,这使我们对不同行为有不同的欲望。

但是,让人渴望社交和使人渴望食物的神经过程却十分接近

当我们的身体需要吃东西时,多巴胺调节功能就开始发挥作用,它会操纵与饥饿相关的基因并激活大脑里的P2神经元,制造饥饿感。

然而,当我们处在独自一人的状态时,孤独的心理状态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激活P2,让大脑产生一种饥饿的幻觉

人体24h社交隔离和禁食后大脑MRI图像极为相似

孤独会让你吃多,暴食,很多人孤独,一个人隔离期间吃多,长胖。

→宅在家里,让你彻夜难眠

除了饮食外,P2神经元的激活还会显著影响与其紧密相连的dFB神经元,它与我们的睡眠平衡息息相关

当dFB神经元的稳态被激活的P2神经元打破,就会引发睡眠障碍,不仅睡眠时间减少,睡眠的昼夜节律也会发生混乱。

24h内正常果蝇(Grp)与孤独果蝇(Iso)的饮食、睡眠差异

这就是为什么宅在家里不出门的人,更爱熬夜且容易发胖。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晚上独自在家时,翻来覆去睡不着,又或突然很想吃东西的经历?

或许缺乏严格自我管理的意志或许并不是唯一原因。

尝试着出门走一走,并多与人沟通交流,饮食和作息就能够逐渐得到改善。

→宅在家里,皮质醇水平更高,让你抑郁

对于被动隔离的人而言,孤独感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血浆中“压力激素”——皮质醇的浓度显著升高。

皮质醇是导致高血压、Ⅱ型血糖病的危险因素,同时还有显著的抗多巴胺作用它会消耗大脑中产生的多巴胺,让我们无法体验到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心事、情绪低落的时候,无论吃什么好吃的都感觉“没胃口”的主要原因。

对于因独处而感到心理压力的个体,多巴胺的额外消耗会削弱他们饮食的满足感。而他们为了获得足够的多巴胺,会进一步增加进食量

并且,即使是之后适应了独自一人生活的人,这种饮食习惯也可能会长期保持

在一项实验中,小鼠被社交隔离9周后,不出意外地出现了体重增加(>8.0%)和脂肪肝病征。

而在第13周时,它们的心理似乎适应了这种孤单的环境:血浆皮质酮浓度下降了40%,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饮食量仅仅下降5%,脂代谢情况依然很糟糕。

社交隔离13周后小鼠的血浆指标

因此,不要指望从心理上适应孤独能够减弱潜在的肥胖和健康风险。

我们作为一种天生的社会性动物,更应该学会主动地融入他人和集体。

亲密关系与催产素

催产素(Oxytocin)是另一种社交相关的重要激素。

它负责制造交往过程中互相之间的好感,尤其当一个人处于互相信任的亲密关系中,例如和伴侣、家人待在一起,此时血浆里的催产素就会上升,这会让人感到镇静、安心,同时更愿意去关心和帮助对方。

2009年美国埃默里大学的Ditzen团队做了一个有趣的人类实验,他们发现当夫妻吵架时,对他们的鼻腔喷入少量催产素,就能让他们迅速冷静下来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试受者称这种感觉“就像是回到家里了一样”。

事实上,催产素不仅能使彼此有更高的依恋和忠诚度,还对代谢有着积极影响:

它能够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血浆中的皮质醇、肾上腺素浓度,这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减缓女性月经期带来的疼痛感,保持性激素水平情绪稳定;

使人大脑清醒思维活跃,从而进行更高效的学习和记忆,这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预防老年痴呆等神经退化疾病。

统计结果显示,拥有亲密关系的人,往往拥有更好的健康状况

而那些缺乏与他人亲密交流,甚至长期受困于不和谐家庭、伴侣关系的人,健康状况则较为糟糕。

→人与人之间的肢体接触,促进催产素的分泌

现在沟通方式很多,网络社交,手机微信都能沟通,但是这些都不能刺激催产素的分泌。

因为人类的潜意识对语气、表情、气味和肢体动作这些抽象的信号更加敏感⑥。

一个人要向外界传送完整的情感信息,语言文字只占7%,声调占38%,另外有55%则来自于非语言信号。

在所有交互行为中,肢体接触是最为重要的促进催产素分泌的方式。

缓慢轻柔的触摸皮肤能使皮下触觉神经激活中脑中央灰质的速激肽1(Tac1+)神经元,高效刺激下丘脑发出分泌催产素的信号

每天有肢体接触,尤其是拥抱和腹部抚摸的伴侣,拥有更高的催产素水平,而近距离坐着或躺着不接触,没有这样的效果

拥抱影响催产素(OT)和心血管指标

相比较而言,隔着手机屏幕接收的文字和图像信息是碎片化的,当我们使用社交媒体时,往往只是在进行文字和图画信息本身的理性交流,或是用经验和思维“脑补”出对方的情绪。

这样的模式更像是独自的“多巴胺式”的快乐体验,缺乏与他人的真实互动,自然也不能给予我们足够的催产素水平。

关键的瘦龙说

社交,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事,同时也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本能需求。

缺乏社交,而宅在家里的人,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孤独感,还会增加暴食风险睡眠障碍,以及其它的潜在风险。

没有社交,独来独往的人,不仅仅死得更早,还会更容易抑郁。

更多的面对面交流,而不是网络社交,能恢复大脑对社交的多巴胺回路,并促进催产素的生成。

保持至少每周一次与亲人或朋友相聚,平时和自己的伴侣手拉手,散散步,逛逛街,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可以缓解压力,大大减少抑郁的风险。

======进群、领取食谱,联系瘦龙=====

上百款瘦龙优选的高性价比健康补剂和低碳美食产品任你挑选哦,大家一定要关注哦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哦

瘦龙每天都在公众号(瘦龙健康)这里发布文章,大家一定要关注哦。关注公众号后,请回复食谱二字,获取食谱。

如果你想进群,可以扫描下面的码哦

1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isolation-and-depression/

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

瘦龙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大脑退化的信号
    - 阅 202

    1. 大脑不想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差 2. 表达能力弱,语言组织能力下降 3. 冷漠,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 […]

  • 人工智能,能够让人类进入到长寿时代吗?
    - 阅 426

    前几天,360总裁周鸿祎发视频号说,人类可以活到150岁,因为他看了一个人工智能大神的万字长文。  今天我们来 […]

  • 为什么补充镁之后失眠睡不着了
    - 阅 485

    镁对人体有很多好处,镁参与300多种镁的反应,是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基础,你的大脑,神经系统都需要镁。 很多小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