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研究,果糖的毒性,该不该吃水果呢?
- - 阅 9,546经过水果店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标语“不甜不要钱”、“脆甜多汁”、“甜爆了”、“肉厚多汁,香甜可口”……
没错,“甜”似乎成了判断水果是不是受欢迎的一个通用标准,而这份甜味,可能来自于蔗糖,可能来自于葡萄糖,也可能来自于麦芽糖,更可能来自于『果糖』。
一根普通的香蕉,可能本身就含有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等糖类
关于果糖,大多数人都是非常偏爱的,因为:它比蔗糖还要甜,口感非常好;其次,果糖的升糖指数低,几乎不会血糖。
还有,因为果糖与水果关联,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标签——“天然”。
这些特点,让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对水果、果汁、果糖提取物等放松了警惕,以致于让其消费量处于持续猛增的态势。
图片来自giphy
举个例子,1900年之前,美国人每天的果糖消费量,在15到20克之间。①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均消费量为24克/天,1977年,变为37克/天。
而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大力生产,使果糖的人均摄入量在1994年猛增至55克/天,且仍旧在猛增状态。
粗略算下来,100年的时间里,果糖的消耗量增加了5倍。
Within the space of 100 years, fructoseconsumption had increased by five fold.
曾经有一段时间,果糖被认为是上天的恩赐,因为它又甜又“健康”。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看起来“天然无害健康的糖”,却在偷偷摸摸干着“杀人”的事儿,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撕下了它的面具。
因为它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会伤肝,而最近,这个清华大学傅肃能课题组的研究发现:果糖“有毒”,且毒性不低……
清华大学:果糖有毒,且毒性不低
大多数人都了解葡萄糖对人的危害,它跟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有关联,而这项发表在《细胞》子刊的研究,却揭示了果糖比葡萄糖更“毒”的事实。②
科研人员首先在小鼠的肝脏细胞中,比较了葡萄糖和果糖的代谢,结果发现:
补充了果糖的肝细胞,耗氧量急剧增加,这说明肝细胞比起葡萄糖,更容易消耗果糖,而且肝细胞将果糖转化为乳酸的速率,是葡萄糖的2倍。
具体到代谢速率,果糖可以达到葡萄糖的5-10倍,这样的快速代谢很容易导致ATP耗竭,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乳酸酸中毒,甚至肝脏损伤。
而且,不止于此,果糖不仅参与三羧酸循环供能,也作为原料参与氨基酸、脂肪酸的合成。
所有下游合成物中,果糖占比都比葡萄糖更高
关于脂肪,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发现就是:果糖参与脂肪酸合成的效率,要比葡萄糖高30%。
此外,果糖代谢还能有效上调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表达,这更进一步增加了脂肪合成,还能增加发生脂肪肝的风险。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并不是,科学家进一步发现:果糖代谢速度还能更快。
如果拿掉果糖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即三碳糖激酶(TK),果糖能够更快导入三羧酸循环(TCACycle),然后被彻底氧化。
果糖本身的高代谢活性,就容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
当TK缺乏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会更加强烈,这可能会给肝脏带来损伤,还可能导致小肠细胞的果糖代谢失调,还有肠道吸收不良。
试验中也发现:缺乏TK的小鼠,表现出了对果糖的不耐受(出现诸如腹泻、几乎不消化吸收等状况)和厌恶(不肯吃高果糖食物)。
然而,关于果糖的“毒”,如果细化下来,可能会更加让你毛骨悚然……
果糖:可以用30种方式“害人”
现代人,如果不刻意为之,是很难避免果糖的,而且还容易摄入超量,因为它已经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了。
图片来自thegrocer
除了全食物,比如水果、蔬菜外,果糖还存在于诸如蜂蜜、碳酸饮料、果汁、面包、饼干、点心、调味品等等里面,而果糖所带来的具体危害,却是潜移默化的:
→增加体重,引发瘦素抵抗
在1990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与相同量的含阿斯巴甜的苏打水相比,饮用1150 g含果糖玉米糖浆(HFCS)的甜味苏打水3周,可导致体重显着增加。③
对于减肥者来说,瘦素是一种非常完美的激素,可以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形成。
一旦身体有了瘦素抵抗,那将是减肥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你可能一直吃吃吃,接收不到饱腹感信号了,你吃过葡萄吧?吃过沙糖桔吧?一口一小个,根本停不下来。
果糖真的会非常容易造成瘦素抵抗。④
→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诱发胰岛素抵抗
果糖看似几乎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然而,它却可以在不需要高血糖或血液胰岛素水平的情况下,对胰腺造成“致命”伤害,而且比葡萄糖还猛烈。
早在1980年,人们就知道,过量摄入果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健康的受试者每天摄入超过1000卡路里的果糖后,短短7天,就能让他们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25%。⑤
在2009年的另一项研究中,摄入高果糖的组别,仅仅在6天后,健康的受试者,就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继续吃下去,共计花费8周,就能吃出糖尿病前期。
→诱发高血压
在包括啮齿类、狗狗等动物研究中,都曾发现:高果糖饮食,会诱发动物高血压。⑥
2001年的一项研究也发现:长期(40周)果糖喂养,会损害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肠系膜动脉的血管舒张性。⑦
不过,果糖诱发高血压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涉及到高尿酸、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反应性改变等多因素。
→导致脂肪肝
果糖与脂肪肝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吃进去的果糖,大部分是经由肝脏代谢的,大量摄入对肝脏来说,就会压力十足。
有人给老鼠喂食果糖,喂食16周后,肝脏的情况变化,非常恐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原理,就是这样的。⑧
→引发脂质异常,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超重/肥胖的成年受试者,分别饮用10周葡萄糖或者果糖饮料,可以清晰得看到,果糖组的受试者,不管是总脂肪,还是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都增加更多。⑨
过多的内脏脂肪,本身就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但并不止于此,再来看24小时循环甘油三酯浓度。
从实验前、2周、8周和10周受试者的循环甘油三酯浓度来看,果糖组的存在显著增加。
而甘油三酯,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指标。
→诱发甚至加剧痛风
有研究发现,果糖诱导的尿酸上升,会引起线粒体氧化应激,加速ATP(腺苷三磷酸)分子在细胞中分解成嘌呤和高水平的尿酸。⑩
再者,即使果糖似乎对胰岛素没有直接作用,但长期摄入也会间接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进而损害尿酸代谢。⑪
你以为这就完了,并没有,事实上,以往的科学研究,已将果糖与大约30种不同的特定疾病和健康问题,联系在了一起,这涉及到:⑫
加速慢性肾病进展、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促进胰腺癌发展、减缓大脑神经元……
聊到这里,你可能想说,果糖既然这么可怕,那水果以后是不是吃不成了?
水果还能不能吃了?
果汁,不管是鲜榨的,还是有添加剂的,都不建议你喝,更不要给孩子喝。
日常生活中买食物,也要刻意关注下配料表,看看是不是有果糖加入,比如果葡糖浆、白砂糖,都有一半是果糖。
除此之外,就是新鲜的水果了,很多人可能觉得,它们应该是无害的吧?不一定。
→看似小小的苹果,也能让你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2011年,一项研究发现,在一小群超重男性的日常饮食中加入一个“美味可口”的苹果,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⑬
所以,首先不要侥幸地以为,吃水果益处多多,有时候害处反而大于益处。
→吃起水果你可能很难停下,甚至食欲大增
想想自己吃砂糖橘,是不是一个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
这背后也是有科学根据的,在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的一个随机双盲实验中,科研人员发现:⑭
受试者摄入果糖后,饥饿程度更高,对食物的渴望更强烈。
所以,当你吃了一个水果又一个水果的时候,可能正在无限降低它可能带来的益处。
那,难道真的不能吃水果了?并不是,首先得刻意去控量,其次,要挑选果糖含量低的全果。(关注公众号,最下面回复水果,获取减肥吃什么水果的文章)
比如牛油果、蓝莓、覆盆子、树莓、小番茄、柠檬、柚子……
关键的瘦龙说
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对果糖都是不设防的,因为它来自于水果,很天然,因为它几乎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也因为,它吃起来着实甘甜。
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向人们揭示一个可怕的事实,即:果糖有毒,一点点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来自清华大学的最新研究,将果糖的“毒性”展示得淋漓尽致,甚至超过了葡萄糖。
代谢速率是葡萄糖的5-10倍,参与脂肪酸合成的效率,要比葡萄糖高30%,伤害肝脏、耗竭ATP、增加氧化应激、引发炎症……
如此种种,也并不能概括它的全部,果糖还能诱发高血压、引起胰岛素抵抗、带来瘦素抵抗、增加体重和内脏脂肪、抬高循环甘油三酯、导致脂肪肝、加剧痛风……
这些,其实足以让大家提高警惕,市场上富含果糖的食物非常多,甚至让人防不胜防,涉及到果汁、其他饮料、饼干、面包等等,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
对于水果,很多人觉得不必太过在意,实际上并非如此,文中也阐述了原因,日常吃水果,要做到2点:
控制摄入量,选择低果糖水果为主。
公众号回复果糖,获取更多的科普文章。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fructose-poisonous/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