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下的饮食危机:野生淡水鱼竟成 “毒源

- - 阅 19

这几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脚步越来越快,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不断加剧。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气候变暖正在悄悄影响着我们餐桌上的美味。

最新研究发现,亚洲人最爱的野生淡水鱼,正在成为气候变暖催生的“神经毒素炸弹”。

这种名为“甲基汞”的有毒物质,正在通过意想不到的方式,偷偷潜入了我们的食物中。

气候变暖如何催生“毒鱼”

这项最新的研究,是由中国南京大学、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加拿大渔业和海洋部淡水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完成的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团队分析了中国境内 164 个采样点,跨越 15 年的 13,000 份淡水野生鱼样本的汞含量数据。

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包含 11 个关键变量的数据库来构建模型,涵盖:

鱼类特征:品种、体长、重量、营养级(食肉、杂食、食草)等

气候数据:气温、降水、太阳辐射、蒸发量等

环境指标:汞排放量、水体参数等

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首次揭示了“气候 – 汞 – 食物 – 健康”之间的复杂关联。

研究结果令人担忧。

→ 野生淡水鱼竟是“甲基汞大户”

同等体长下,野生淡水鱼的甲基汞浓度是养殖淡水鱼的 2.9 – 6.2 倍!

在相同营养级(食肉鱼)中,野生淡水鱼的甲基汞浓度是野生海洋鱼的 1.7 倍,颠覆了“海洋鱼汞含量更高”的传统认知。

最重要的是,在中国,淡水鱼消费占鱼类总消费的 60% 以上,这使得通过淡水鱼摄入的甲基汞占所有鱼类来源甲基汞总摄入量的 51%。

野生淡水鱼因为人们吃得多、汞浓度高,成为被忽视的主要暴露源。

→ 气候变暖让鱼“变毒”

单个气候因素对野生淡水鱼的甲基汞积累的影响利弊交织,但多个因素的“组合拳”会显著加剧风险:

· 温度(30 天日最高气温)是一把“双刃剑”:

短期升温会让鱼长得更快,暂时“稀释”体内汞浓度;但长期高温会改变水体环境,让产毒微生物更活跃,反而可能促进汞的积累。

· 太阳辐射是“催化剂”:

阳光越强,水体中的无机汞越容易转化为甲基汞,还会促进藻类和蓝藻生长甚至爆发,为微生物汞甲基化提供“温床”。

研究发现,淡水湖泊中的甲基汞浓度会在中午达到峰值,而且添加微生物抑制剂也不影响甲基汞的产生,说明太阳辐射能促进非生物甲基化。

最可怕的是,在淡水湖泊中,仅仅是光诱导的汞甲基化,就贡献了约 35% 的甲基汞来源!

就像阳光充足时,水里的“毒工厂”会加班生产。

· 蒸发量是“浓缩机”:

水分蒸发让水体中的汞更浓缩,同时会让沉积物中的汞释放出来。

而且,蒸发量还会改变水体盐度和溶解氧浓度,创造了适合厌氧菌的生长环境,而这些细菌正是制造甲基汞的“主力军”。

→ 未来风险持续升级

到 2031 – 2060 年,在中等和高排放情景下,中国野生淡水鱼的甲基汞浓度预计平均上升 60%!

由于北方地区的淡水环境历史汞污染基数比较高,气候因素叠加更容易积累,因此上升幅度会更大。

→ 健康与经济的双重打击

气候变暖导致野生淡水鱼甲基汞浓度上升,会影响亚洲鱼类消费者的健康。

孕妇如果长期食用高汞鱼类,新生儿智商可能会下降。

根据 2022 年的数据,仅中国新生儿群体,预计每年因智商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高能达到 1800 万美元。

另外,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地区,因为更依赖野生淡水鱼作为蛋白质的来源,这些地方的人所面临的风险,要远高于发达地区。

甲基汞:藏在鱼肉里的“神经杀手”

甲基汞,是一种剧毒物质,它对人体的危害,尤其体现在对神经系统的破坏,堪称神经系统的“隐形杀手”。

→ 胎儿和儿童的噩梦

甲基汞最喜欢攻击我们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对于胎儿和儿童来说,他们的神经系统还在生长发育阶段,甲基汞的危害就大了。

如果孕妇吃了太多含有甲基汞的食物,甲基汞能“突破”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干扰胎儿的大脑和神经发育。

这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智力发育迟缓、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能力滞后,学习和行为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

这种毒素,会偷走孩子的未来。

→ 成年人也未能幸免

长期摄入低剂量甲基汞,会损伤成年人的神经细胞和大脑功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影响运动协调能力,如走路不稳、手部颤抖等。

甲基汞还会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 隐形危害,难以察觉

最重要的是,甲基汞在体内的半衰期长达 70 天,代谢周期长达数月,非常容易在脑组织持续积累,而且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

知道了甲基汞的危害这么大,我们更要小心防范,尽量减少它的摄入,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爱吃的鱼了。

既然野生淡水鱼可能存在甲基汞超标的风险,那我们该怎么挑选汞含量更低的鱼呢?

聪明吃鱼指南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更安全的鱼,降低甲基汞的暴露风险,掌握下面这些方法,你也可以安心享受鱼肉的营养与美味。

→ 体型 & 习性选择法

甲基汞遵循“大鱼吃小鱼”的富集法则:浮游生物 → 小鱼 → 食肉大鱼,因此,鱼的体型越小越安全,小鱼处于食物链底端,积累的汞更少。

另外,营养级越高,体内的汞含量越高,和食肉鱼相比,杂食性的鱼类和食草性的鱼类更安全。

→ 生长环境选择法

根据今天介绍的研究来看,养殖的淡水鱼要比野生淡水鱼更可控也更靠谱,养殖鱼的生长环境和饲料经过优化,甲基汞浓度比野生淡水鱼低 2 – 6 倍。

海洋鱼也可以吃,但尽量选择远离工业区、河流污染源的海域,如北欧部分海域,汞排放更少,鱼类体内的汞积累也会更低。

ps:千万不要乱钓野生鱼吃,野生鱼生长环境复杂,生长周期长,富含的汞和其他重金属可能非常高。

→ 部位选择法

鱼的不同部位,汞含量也不尽相同,有研究发现,在鱼的不同组织中,汞含量的规律是:鱼脑 > 鱼皮 > 鱼肉 > 鱼籽。

而且随着鱼的年龄增长,鱼肉和鱼籽中的汞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鱼脑和鱼皮中的汞蓄积量会明显上升。

所以,吃鱼的时候,可以剔除鱼头和鱼皮,尤其是大型鱼,选择鱼肉和鱼籽去吃。

说了这么多,到底哪些鱼的汞含量更低、更安全呢?

→ 品种红黑榜

✅ 你可以试试以下这些“低汞贝类”和“生命周期更短的冷水小体型海洋鱼”,贝类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小型海鱼则富含Omega-3脂肪酸。

❌ 鲨鱼、剑鱼、马林鱼(旗鱼)、大目金枪鱼、大西洋马鲛、新西兰红鱼、墨西哥湾方头鱼等鱼类的汞含量很高,尽量避免选择。

→ 特殊人群要注意

即使是低汞鱼类,也不意味着可以无节制的吃,建议每周食用不要超过3次。

孕妇、哺乳期女性和儿童可以适当减少频率,而且要避免食用任何野生淡水鱼。

“汞毒清扫剂”清单

想办法排出体内的汞或减轻汞对身体的伤害,能大大减少汞的风险。

→ 流汗排汞

有研究发现,运动或蒸桑拿引起的出汗,汗液中能检测到汞,也就是说流汗可以帮助排出汞,平时可以多蒸蒸桑拿或做一些喜欢的运动帮助排汗。

→ 硒

有研究发现,硒离子与汞能形成极其稳定的不溶性化合物,可以缓解汞中毒的症状。

→ 锌

有研究发现,在产前接触汞会增加早产风险,而高锌水平能缓解汞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就是说,补充足够的锌可能会改善出生结果。

→ NAC

NAC 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是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前体,也是汞的潜在解毒剂。有研究发现,补充 NAC 能减轻汞诱导的细胞毒性。

→ α – 硫辛酸

有研究发现,α – 硫辛酸虽然降低汞浓度的能力有限,但在长期治疗汞中毒中能显示出有益的作用。

→ 维生素 C

有研究发现,在孕期和孕早期补充维生素C或增加维生素C摄入,能降低与砷和汞暴露相关的妊娠糖尿病风险。

→ 富含硫的食物

有研究发现,谷胱甘肽和 NAC 对无机汞的神经毒性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而硫是构成谷胱甘肽的关键元素,多吃一些富含硫的食物可以提高谷胱甘肽水平,如西兰花、羽衣甘蓝、大蒜、洋葱等等。

关键的瘦龙说

气候变暖的影响,早已从冰川和海洋,渗透到我们的餐桌。

野生淡水鱼不再是“天然安全”的代名词,尤其是在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它们可能成为甲基汞的“携带者”。

而甲基汞对人体危害很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但我们也不是毫无对策,通过了解风险,科学选鱼,我们依然能够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获得营养,守护健康。

科学吃鱼,能改写你和你的孩子未来 50 年的健康剧本哦!

⭐关注【瘦龙健康】,觉得有用的话,可以点个在看

======进群、领取食谱,联系瘦龙=====

上百款瘦龙优选的高性价比健康补剂和低碳美食产品任你挑选哦,大家一定要关注哦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哦

瘦龙每天都在公众号(瘦龙健康)这里发布文章,大家一定要关注哦。关注公众号后,请回复食谱二字,获取食谱。

如果你想进群,可以扫描下面的码哦。

0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climate-change-and-fish/

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

瘦龙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甲基汞的10大危害
    - 阅 95

    甲基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汞化合物,属于神经毒素,主要通过使用被甲基汞污染的鱼类和贝类接触 1. 严重损害神经 […]

  • 保持肌肉的10种方法
    - 阅 6

    肌肉对我们非常重要,能维持人体活动,保护骨骼,改善不良体态,甚至能帮助延缓衰老 1. 抗阻训练,提升肌肉力量和 […]

  • 导致绝经提前的12种原因
    - 阅 12

    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会自然衰退,最终导致月经终止,正常绝经年龄一般在45-55岁,除了有家族遗传倾向,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