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零食有什么危害?怎么吃才健康?
- - 阅 104深夜加班来包薯片,追剧标配奶茶炸鸡,周末放纵来一顿汉堡薯条…
谁还没个“零食瘾”呢?但最近一项研究,却给爱吃零食的人敲响了警钟:
哪怕只吃5天高热量零食,大脑就会“罢工”一周,肝脏脂肪偷偷堆积,胰岛素信号也会被彻底扰乱…
偶尔放纵的代价,可能远比你想象的更长久!
29位小哥的零食实验
这是一项由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科研团队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①。
→ 高热量零食实验
研究人员召集了29名19-27岁、体重正常的年轻男生,将他们分为2组:
实验组有18人,在正常饮食外,要连续5天每天额外吃1,500大卡的高热量零食,之后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有11人,全程保持原有饮食。
研究人员根据参与者对不同零食的喜好程度,准备了为期5天的“热量炸弹”零食套餐,包括士力架、布朗尼、薯片等常见的高糖油混合零食。
这些零食的营养成分中,脂肪约占47-50%,碳水化合物约占40-45%。
有意思的是,按计划这群男生每天要多吃1500大卡的零食,但实际上他们平均只多吃了约1,200大卡,看来连科学家都低估了零食的“杀伤力”。
研究人员用核磁共振扫描参与者的大脑和全身,还通过抽血检测他们的代谢指标。
结果你猜这么着?
→ 肝脏率先沦陷
仅仅吃了5天高热量零食,实验组的男生肝脏脂肪就明显增加了,而对照组则没有什么变化。
→ 大脑胰岛素抵抗
最可怕的是,5天的高热量饮食会扰乱大脑的胰岛素作用。
在暴食期间扫描大脑发现,大脑处理胰岛素的能力变得异常活跃,尤其是右岛叶皮层、左中央前回盖部和右中脑/脑桥这些区域,胰岛素被过度激活了。
而在恢复正常饮食一周后,再次扫描大脑时发现,右侧海马体和视觉区的双侧梭状回的胰岛素反应变迟钝了,这说明大脑的这些区域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也就是说,短期高热量饮食,会让大脑产生胰岛素抵抗,哪怕停止高热量饮食,恢复正常饮食,这种影响依然会持续存在。
这可能会影响记忆力,大脑胰岛素抵抗还可能干扰大脑正常功能,带来一些未知的健康风险。
→ 奖励系统也崩了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吃5天的高热量饮食,会让他们的大脑对奖励变得麻木,对惩罚却更敏感。
就好像以前做某些事得到奖励会很开心,现在却没那么兴奋了;以前对惩罚可能没太大感觉,现在却更在意了。
吃完零食既不觉得爽,又更担心长胖,反而可能陷入“焦虑性暴食”,真可谓是“越吃越麻木,停嘴更痛苦”…
→ 大脑信号混乱
研究还发现,大脑中白质的完整性也受到了影响,这意味着信息在大脑里传递不像以前那么顺畅了。
脑白质一旦受损,可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还可能出现情感功能障碍,比如情绪波动大、性格改变等等。
真没想到,吃个零食居然会对大脑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 最扎心的结果
最扎心的是,上面提到的这些变化和体重无关!参与者的体重几乎没有变化,但大脑和肝脏早已悄悄“叛变”。
这种“隐形损伤”,可能是肥胖、糖尿病的导火索,最重要的是,大脑出现胰岛素抵抗,很可能导致认知障碍,毕竟,谁也不想年纪轻轻,就老年痴呆了…
聪明吃货自救指南
现代人频繁的间歇性暴食,可能比肥胖更危险,真正的美食自由,从建立“可持续”的饮食节奏开始,你可以
→ 正餐吃够,再谈零食
研究中的男生是在正常饮食基础上额外吃零食,相当于“热量叠buff”,如果你总想吃零食,先问问自己,正餐的营养吃够了吗?
那些高热量零食只会让你越吃越饿,只有吃够满足身体需要的营养,才能真正的不馋不饿,正餐一定要多吃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 零食也要“挑食”
如果一定要吃零食,先看配料表,尽量选择配料表前三位没有“白砂糖”、“植物油”、“果葡糖浆”的食物,同时也要避免人工代糖和反式脂肪。
可以选择>85%可可含量的黑巧克力、无糖无添加牛肉干、牛油果、无糖希腊酸奶、原味夏威夷果等更健康、更天然的零食。
记得把家庭装零食拆成20g一小袋的小包装,避免一吃零食就停不下来。
→ 玩“热量换算”的游戏
如果你就是想吃那种高糖油混合零食,吃之前先看看它有多少热量,玩一个“热量换算”的游戏,比如:1包薯片=跳绳40分钟,吃之前先脑补一下运动的画面。
当然了,大家都是成年人,如果你不在乎,只要你能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就行。
→ 给大脑“洗个澡”
如果你担心自己会大脑胰岛素抵抗,一定要少吃高碳水食物、果糖高的食物、超加工垃圾食品和促炎的Omega-6草本植物油。
可以试试低碳生酮饮食和轻断食,切换身体的供能模式,产生的酮体可以穿过血脑屏障,为大脑提供替补能源,让大脑重启代谢程序。
也可以选择椰子油或MCT油,可以帮助产生酮体,另外,Omega-3脂肪酸对大脑健康也非常重要。
→ 用魔法打败魔法
想吃零食,有时不是因为饿,而是压力激素皮质醇在作祟,可以试试“替代疗法”,可能比吃薯片更解压!
嚼口香糖,有研究②发现,咀嚼可以增加饱腹感
闻柑橘类精油,有研究③发现,柚子的香味能缓解负面的情绪压力
做10个深蹲,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让你更满足和平静
→ 建立“零食结界”
我更建议你把家里的零食送人,如果舍不得,就尽量把它们放在需要起身才能拿到的地方。
可以给自己一些规定,比如床和沙发是“零食禁地”,每天只能下午3-4点吃零食等等。
追剧的时候,手边放上自制的无糖柠檬气泡水和黄瓜条,来代替高热量且更不健康的零食。
约朋友出去,可以带上自己做的美食到公园野餐,来代替去奶茶店聊天。
关键的瘦龙说
这项研究撕开了“偶尔放纵无害”的假象,连续5天的高热量零食,足以让肝脏囤积脂肪、大脑“罢工”,而且影响会持续一周以上。
间歇性暴食就像用橡皮筋反复拉扯大脑的饥饿-满足机制,最终会导致代谢调节功能彻底紊乱。
与其纠结“吃不吃”,不如学会聪明地吃,毕竟,我们的身体,从来就不是“重启就能复原”的机器,不是吗?
====进群、领取食谱,联系瘦龙=====
上百款瘦龙优选的高性价比健康补剂和低碳美食产品任你挑选哦,大家一定要关注哦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哦
瘦龙每天都在公众号(瘦龙健康)这里发布文章,大家一定要关注哦。关注公众号后,请回复食谱二字,获取食谱。
如果你想进群,可以扫描下面的码哦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lowcarb.com/bingeating-and-brain/关注微信公众号:『瘦龙健康』,及时获取最新低碳生酮相关的文章,公众号回复减肥,糖尿病,获取相关科普文章推荐。